苹果怎样为产品构建组织?

今天我们来看看,乔布斯是如何建设苹果公司的组织与文化的。
苹果乐于让人了解他们的文化,因为这构成了苹果魅力的很大一部分。但苹果并不喜欢让别人了解他们的其余部分。
苹果园区的商店里会卖一件文化衫,上面写着一句自嘲的话:我参观了苹果园区,但是我什么都不能告诉你。
我也去苹果老园区开过会,但是除了会议室之外,确实哪儿也没去。苹果号称没有组织架构图,就像接近100年前的福特汽车一样。但是好玩的是,关于苹果组织的信息仍然被人一点点地拼凑出来。所以今天我会用主要篇幅来讲苹果的组织。

苹果怎样为产品构建组织?

以创造伟大产品为目标

毫无疑问,苹果拥有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。这是管理学家吉姆·柯林斯认为造就卓越公司的关键要素之一。
苹果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,来自于乔布斯对于自己历史地位的执着,同时也来自于苹果认为自己应该迥异于其他公司的认知——尤其是要跟老对手微软不同。
乔布斯曾经同设计师乔尼·艾夫讨论过很多次,究竟该怎么衡量自己的工作价值。他们共同的结论之一就是,这个衡量标准不能是赚了多少钱。因为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,很长一段时间内,微软显然做得更好。衡量标准只能是能不能做出完美的产品,在这一点微软确实始终不如苹果。
这一追求在苹果深入人心。2009年乔布斯第一次病休时,一向不被认为是产品家的蒂姆·库克就曾经发表了像是翻版乔布斯的宣言:“我们相信,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。”
用段永平的话说,这种超越于利润之上的、以创造伟大产品为目标的追求,属于做正确的事情这个范畴。接下来另外一个问题是,如何把事情做正确。
苹果把事情做正确的秘密,我认为,是隐藏在苹果的组织方式里。

为了创新而组织

《财富》杂志编辑亚当·拉辛斯基曾经提出一个问题:为什么乔布斯后期的苹果如此成功,但是竟然没有人想要去学习和复制苹果的做事方式呢?显然这不科学。
随后他自己给出了答案:苹果的方法没有被人复制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按照苹果的方式组织架构起来的。所以,苹果你学不会。
在拉辛斯基看来,苹果的组织方式有三个特点。
第一个特点是,责任制。有一个缩写词组在苹果很著名,DRI,直接责任人(Directly Responsible Individual)。在苹果,每一次开会结束之后,都会形成一份任务清单,以及很重要的,每一个细小环节的直接责任人。
一位苹果前高管接受采访时说过这么一段话:如果你问一个苹果员工他负责什么,他会清楚地告诉你他在做什么,但是如果你用同样的问题去问其他公司的员工,你会发现,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、对什么事情负责。
在苹果,每个人该做什么事情非常清楚,自己清楚,其他人也清楚。
乔布斯曾经说过,在苹果公司不存在委员会,因为设立委员会是为了分权,但是在苹果恰恰需要明确权力以及相对应的责任的归属。谁负责什么事一清二楚,出了事该找谁也一清二楚。
责任制还带来一个组织上的副产品,在公司里,你所在的层级并不反映你在公司里的地位。它跟你在做什么工作、负责什么任务相关。
比如,工业设计师的地位在苹果就一直非常高。iPhone项目里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的工程师,地位也相当高。
第二个特点是,苹果按照职能来做组织架构,而不是按照产品或业务线来构建组织。
这样的组织架构可能是苹果在大公司里最与众不同的地方。苹果高管曾在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上发表过一篇文章,专门讲这个问题,题目就是“苹果如何为了创新而组织”(《How Apple is Organized for Innovation》)。
文章开篇就说,苹果的组织方式是跟商业史和组织理论背道而驰的。按照商业史和组织理论的研究,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,公司往往必须从职能型结构转变为多业务单元结构。
每一个业务单元就是一个事业部,事业部的总经理对该事业部享有完全的管理权和控制权,包括财务权和人事权。公司考核每一个事业部,也是根据该事业部的财务报表。
按照事业部的组织结构,苹果应该被分成电脑事业部、手机事业部、平板事业部、手表事业部、云计算事业部、零售事业部等等,但是苹果没有。
虽然苹果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,它仍然坚持以职能和专业来划分组织。在这样的组织结构里,就是按照硬件、软件、营销、设计等职能来划分。
那篇文章解释,这么做是因为,第一,苹果所在的领域,技术变化和创新速度都非常快,公司经常需要在获得可靠的市场反馈之前就先行投入,提前判断趋势,抢先押注未来的突破性技术。
这种情况下,对某个领域有深入了解的技术专家,就比公司管理人才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更高。
第二,苹果的使命是提供最好的产品,如果把短期营收和利润的压力加到部门领导身上,会损害公司的使命和品牌形象。苹果也相信,相比于总经理,专业人士往往能更好平衡成本和好产品之间的关系。
还有一个原因跟乔布斯的人才观有关系。你肯定听说过乔布斯的A级人才理论。A级人才创造的价值是其他人的很多倍,而且A级人才不需要照顾自尊心。
围绕职能来建立组织,更容易建立起一个专家领导专家的组织。乔布斯说,世界级人才希望跟其他领域的世界级人才一起工作。
在这种组织架构里,一个人被雇佣,是因为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厉害,不是因为他很会管理其他人或者有高超的财务素养。
拿艾夫为例,他直接向乔布斯汇报,是苹果最有权力的人之一,但是根据公开的报道,艾夫管理的团队只有20个人左右。而且,艾夫出了名的没成本概念,在纽约做苹果第一家线下零售店时,他坚持要把装修用的大理石空运到硅谷办公室,亲自检查,以追求完美呈现。
在这种组织架构里,也不需要一个人像在其他很多公司那样,去学习全方位的管理能力。乔布斯说过,苹果的晋升途径和通用电气不一样,苹果不会把你派去刚果上班,也不觉得一位管理者应该管好所有事。
第三个特点是,自上而下的综合管理和快速决策。
苹果的管理方式是高度自上而下的,最顶端是CEO,有一个大约10人左右的高管团队向CEO汇报,这些高管分别负责营销、软件和硬件开发、运营、线下零售店、设计、互联网服务等。这个团队统管公司的一切,通过高管会议来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。
在这个管理体系中,只有CFO掌管财务报表和做预算。职能部门的高管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,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。
拉辛斯基打了个比方,“苹果管理者和员工的做事方式,就像自己是天才的富家子弟,能够获取无限的资源去做有意思的事。他们不用去考虑那些点子、部件和实验要花多少钱。他们唯一的限制就是父母(也就是乔布斯和CFO)能批给他们多少钱。”
高管团队每周一开一次例会,主题是讨论苹果的产品计划。会议会从上午九点开始,一般持续三到四个小时,讨论的重点经常是每款产品接下来该怎么做,应该开发哪些新东西,非常具体。
苹果的产品非常少,这就带来了两个好处,一个是会议可以非常聚焦,而且能够讨论到产品开发的细节问题,第二个好处是高管团队开两次会,就可以把苹果所有产品从头到尾都过一遍。这就让苹果的整个决策过程非常迅速而且清晰。
苹果的决策周期最长就是两个星期。因为乔布斯说了,如果一项产品的讨论在一周内没有完成,那就接着把它放到下一周的日程安排里。

组织的驱动者

责任制、围绕功能来搭建组织、高度自上而下的管理,这样的组织架构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驱动者,那就是CEO乔布斯。
乔布斯通过直接向自己负责的高管团队来经营整个公司,然后这个高管团队中,每个主管又都有自己的支持团队。比如在乔布斯时期,负责运营的库克会在周日晚上召开运营团队会议,为第二天乔布斯的高管例会做准备。
高管会议是CEO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。一方面,通过周一的集中会议,乔布斯可以使苹果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,为了制造出苹果完美的产品协同工作。
这个模式也在全公司范围内被复制,在苹果公司,各个部门的不同团队因为一个共同项目坐下来一起工作,是家常便饭。每个人都知道,只有各个部门共同协作,才能创造出好的产品。
在苹果,不允许有办公室政治和地盘划分,因为会妨碍到乔布斯为苹果公司确定下的使命:做出完美的产品。拉辛斯基采访的苹果内部员工会说,“如果你说不的话,史蒂夫会把你的头扯下来。”
另一方面,借助这个会议,乔布斯也不断在把公司聚焦在极少数的重要目标上。苹果每年的战略会议上,乔布斯会带领重要的团队成员一起列出公司需要做的十件事,然后再把这十件事砍到三件。
在每周的会议上,乔布斯也会不断把公司拉回到少数目标上。聚焦和专注是乔布斯一贯的作风,当年他重返苹果做的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精简苹果的产品线,要求按照消费、专业、台式、便携这四个象限来做产品。
这是CEO的作用,协调、聚焦,以及做坏人,“干掉”那些破坏协作和偏离目标的人。
说一句题外话,这样的组织对员工其实也有吸引力。用拉辛斯基的话说,在这样的一个组织里,办公室政治可能会少很多,层级不等于个人价值,大家就不会为了副总裁的头衔抢破头;专业人士不用在专业和管理之间做选择,因为你做自己擅长的事就可以拿到有竞争力的薪水,而且很受尊重。
这就是乔布斯为了打造产品而建立的组织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